王昊廷:公益,点亮心灵之光【CUPL正能量第52期】

文/研院通讯社 闫莺珍 图/研院通讯社

“公益”这个词对我们常人而言,多少有些距离。也许你会认为做“公益”是一件宏图伟业,你至少得有名或者有钱。但当我们周围的同学,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,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爱与感动的时候,我们不得不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“公益”的践行者。

简介:王昊廷,男,商学院2013级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。他从2013年入学以来投身公益活动,参加由MBA发起青协组织的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,现为必赢官网对该盲校志愿活动的负责人。

王昊庭3

(注:图片最右侧为王昊廷)

“我们”用心感受爱

最初参与盲校的志愿活动,王昊廷坦言有点“好奇”。盲人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,应该有些“沉默寡言”、“多愁善感”,甚至是“自卑”。但走进他们的世界的时候,便会发现他们内心的纯朴善良,以及对生活的热爱。

参与盲校活动的志愿者,通常会在周一下午组织前往。下午一点半从学院路校区出发,到盲校已经是下午三点了。期间除了要乘坐公交、地铁外,还需要步行大约十分钟。在盲校,王昊廷陪孩子们聊天、读书,教孩子们使用电脑,讲故事,带孩子们感受窗外的阳关,而他也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“昊廷哥哥”。

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,他渐渐发现其实这些盲童非常的开朗。有一个二年级的“小胖子”,总是“欺负”同行的志愿者中的女孩。这个孩子说话蛮横,让王昊廷觉得非常有趣儿,他想去接近这个孩子。“小胖子”感觉到这次来个了“大家伙”,也不敢再欺负人。还有个孩子因为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眼球,被父母遗弃,王昊廷认为志愿者应该给与他更多的关心。他号称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总是喜欢问志愿者各种各样的问题,尤其是关于地理位置和交通常识。有的志愿者觉得麻烦,而有的对此也不太清楚。只有王昊廷会不厌其烦的为他解答,而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这位大哥哥。后来每次王昊廷去盲校时,“小胖子”和“十万个为什么”老远就能“感觉”到他,他们虽然不能用眼睛看,却能一次就记住你的名字,他们在用心感受爱。

你们被温柔的对待

王昊廷可以坚持每周都去看望孩子们,哪怕只有他一个人,照样会成行。他享受这样的过程,他喜欢被孩子们围着叫“昊廷哥哥”。路途的遥远不是问题,和孩子们的沟通也不是问题,他觉得最难的是组织人,尤其是志愿者的不稳定。

每年的新学期都会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进来,他认为志愿者的稳定性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。另外他也会向新的志愿者强调一些细节的问题,“要有耐心,虽然有的小孩脾气比较暴躁,但是慢慢你就会发现他们很友善,要避免说一些特别敏感的话……”

最让王昊廷印象深刻的事,是今年上半年的学期末,他在放暑假前最后一次去盲校的时候,有两个孩子使劲的拉着他不让他离开。从下午五点拖到了六点半,从图书馆到教学楼到外面到操场,王昊廷告诉这两个孩子,他以后还会来,不用担心,但是孩子们却没有回应。也许他们的性格是开朗的,是乐观积极的,但当他们感受的爱和关心的时候,他们是这样的不舍,这样的担心,他们害怕以后不会再有。

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,2010年末我国盲人约有1263万。北京市盲人学校是全北京唯一的一家为盲学生开办的学校,学校里小学、初中和高中都有。谈到盲人的受教育问题,王昊廷介绍,盲人接受教育很难,但他们的中考、高考却和正常人都是一样的渠道,这其实很不公平。他们学校里的资料很少,图书馆里的很多书籍都是关于按摩和医疗保健的,大部分学生读到高中已经很不容易了,更何况是去读大学。王昊廷希望“有更多人能够关注盲人这个群体,从教育各个方面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学习。”

公益,需要、我、他”

我们每个人心中对“奇迹”的定义都不相同,但对那些盲人孩子而言,还有什么是比让他们热爱生活更有意义的呢?

在问到对盲人学校的标语“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”的理解时,王昊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大家一起为他们努力,让他们知道生活是美好的,知道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开放的,是接纳他们的,他们是可以跟世界一起互动的。他们可以有一个更公平更好的生活环境,不会让他们的生活暗淡下来。”

王昊廷陶醉在与盲童孩子们的交往中,很多时候这种感觉别人没办法体会,他的脸上有着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意。对他来说,陪伴孩子们,不是负担而是享受。无论是公益活动还是志愿活动,都沉浸其中。

“志愿活动的真正意义是培养我们的责任心和爱心。”王昊廷认为,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事都可以做,而且很多都是举手之劳,比如我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,吃完可以把桌子收拾干净,把垃圾都带走,这样可以减少清洁服务人员的工作量,也会让他们感到一点温暖。正如濮存昕在一则公益广告中说过:“我相信公益就好像一盏灯,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。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扇窗,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