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团宣通讯社 盛斯佳 马丹婷
举着“中国老兵”旗帜奔跑的老爷爷们;彼此搀扶、比肩而行的伙伴们;不断呐喊“坚持”、“加油”的志愿者们;汇聚在终点,托举校旗的法大人们……平常却闪光的感动瞬间充溢着42.195公里的赛道。“秦马”发起人张运民感慨,“跑马拉松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。”
简介:437必赢会员中心马拉松队,现有队员50人,曾先后集体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、北京马拉松长跑节、天津马拉松、秦皇岛马拉松、海南马拉松等。2016年5月,马拉松队再次启程参加2016秦皇岛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(第二站),全队近30人参赛,并全部完赛。
说跑就跑的马拉松
马拉松是一场期待中的“邂逅”,“每次在操场上看到足球队、国防生、运动员自发跑步,我就很受鼓舞。这样的力量让我一直坚持跑步,从未间断。”郭亦卓侃侃而谈她心里“榜样的力量”。从被鼓舞到带动周围的人,这群热爱运动的人已经把兴趣变成了习惯。“每次在朋友圈发‘跑马’的照片,很多人就会为我们点赞,留言希望下次和我们一起跑。”
今年5月,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二站在港城秦皇岛拉开帷幕,法大马拉松队蓄势待发。本次参赛的发起者是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的张运民,他也是学校男子全能项目(乙组)的“四冠王”,平日里喜爱运动的他时常关注、参与马拉松和越野比赛,“这次是五一假期,时间合适,大家又都很感兴趣,那就一拍即合,报名参赛。”
然而,去往秦皇岛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。几经辗转,张运民在赛前晕车了,个别队员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,“好在调节得及时,没有对比赛造成太大影响。”法大马拉松队如约起跑。
“秦马”中的法大人
“因为都是业余选手,平时要兼顾学习和训练,而且学校场地器材等资源有限,训练也不到位。很多队员对马拉松的了解也不充分,甚至缺乏实战经验,备战‘秦马’对于队里的大多数人而言是‘初战’”。比赛中,队员们“意外”迭出。庞菁一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1201班的学生,备赛期间身体不适,为了照顾队友,法学院1201班的张钊主动提出为她带跑。“考虑到女生的特殊情况,前五公里我们就慢慢走。”马拉松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关点,两人几乎踩着收容的时间限制走出了五公里的关点,这才没有超出时限被“收容”上车,然后他们又从最后一名开始追,直到追上大部队。张钊在比赛途中也出现了膝盖疼痛的症状,几次想要放弃,“但想着男生肯定不能比女生先放弃,我就陪着她一起跑。”张钊打趣地说,“菁一途中吐了好几次,但是吐完之后继续跑,这种坚强反而激励了我,让我也跟着她坚持了下来。”最终,两人赶在“兔子”(定速员)前跑过了终点。回想起比赛经历,张钊幽默地感慨,“前面是终点,后面是‘兔子’,我们最终甩开‘兔子’,跑过了终点,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。”
与此同时,民商经济法学院1201班的国防生陈绿则进行着一场自我对抗。由于在某个下坡时速度过快,大大地影响了后面的比赛,陈绿在赛程中大腿抽筋几十次,“每跑二三十米就要停下来走一走,我不想放弃比赛。”跑至30公里时,陈绿遇到了一位身穿“K字头”编号(年龄最大组的编号)上衣的老奶奶,“她一边鼓励大家跑起来,一边带头大步甩臂地向前走。”陈绿边说边起身模仿当时自己的状态,僵硬的双腿呈现出机械而倔强的姿态,带着这股倔劲儿,他成功完赛。
“跑马”,对生命的态度
马拉松并不是场单纯的竞技,而是多元主体的自我挑战和精神慰藉。在终点前不断鼓励参赛选手的志愿者们、举着“中国老兵”旗帜奔跑的老爷爷们、互相搀扶并肩而行的伙伴……细小而闪光的感动瞬间充溢42.195公里的赛道。当一行人在终点汇聚,托起法大校旗合影的时候,还吸引来2006级的师姐,“很惊喜,也特别地感动。”张运民感慨,“可能对我们这群人来说,跑马拉松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。”
“秦马”之后,陈绿对马拉松有了新的认识,“我有时会想,为什么别人能坚持下来,而自己不能。我平时是不是遇到一些困难就会放弃?”他坦言,“真正做好充足准备的人,才能从战术上、战略上顺利地跑完全程。”庞菁一和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一起,也变得更加积极乐观,“希望老了也能一起跑马拉松,想到以后还会相约跑步就觉得很温暖。”张运民认真道,“今后可能会成立马拉松协会,这次时间比较仓促,只做了437必赢会员中心马拉松队的旗子,以后会提供科学的训练和一些比赛信息,学校很多人有能力做这件事情,但大家需要一个平台。”
“大学是奔跑的四年,”陈绿这样形容,“毕业前我还要再跑一次。”语毕,众伙伴纷纷应和。
“跑步的时候身体最放松、最原始,感受也是最自然、最真实。”庞菁一笑着说,“这是‘天人合一’的境界。”而郭亦卓说起陪伴自己四年的长跑,多种情绪充溢其中,“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。毕业不是终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