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星:大学随笔【点赞青春第23期】

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 刘星

首先必须自我批评,我不是十分用功的人,也没有什么特高的理想,偏好“随遇而安”。所以,这篇有关大学的随笔恐怕起不到励志的作用,只求别给大家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。尽管生性有些懒散,但总是安慰自己,这是因为自己喜爱自由和不爱受约束的缘故。的确,选择从教的一个重大动机就是老师比较自由,可以相对自由地安排工作时间,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地看书、思考和交流。其实,更准确地说,好的大学更应该是师生的自由,如果学生可以在大学里享受着读书、思想和言论的自由,这所大学就是值得尊重和留恋的。

在我的大学生活里,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自由。那时的大学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,校园的各种软硬件条件也与现在大相径庭,学校课程有限,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强不到哪里,学生还是自己拿着饭盒打饭,社团活动很少,各种培训、“考证”的事业也在襁褓之中,学习生活无法安排的很满,大家“闲”的时间比较多,于是就有了更多精神上的自由余地,有更充分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去看书,去想,去说。

现在想来,大学时代的自己很大一部分是自由与散漫结合在一起的,尽管成绩也过得去(特别是在男生中……),但似乎很少在自己的专业——历史上下大功夫,也多有不求甚解,众多的时间用到了看杂书上面,似乎也不算杂书,而是自己喜爱的书,特别是从小我就很喜欢的国际政治方面的书。从高中开始我就觉得自己以后应该学习国际政治,然后教书,大学、毕业、读研、留学,尽管不用功让自己多花了不少时间才实现了自己的目标,但这个“信念”却始终如一,可能也是自己唯一觉得还算是有恒心的地方吧。希望大家有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,无论是什么,喜爱都是坚持的动力,为人如此,处世也是如此。

光看书似乎还不够,学习是为了启迪,是为了思考,不然新的知识也就出现不了了。我很幸运,尽管大学时代我们能涉足、能接触到的知识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远不可与今日相比,但我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开放后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,我们可以接受各种思想,宽松的气氛也可以让我们更自由、更自主地思考,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,甚至可以受用终身。至少让我相信,自由的学习和自由的空气是大学的灵魂,也是只有本科生才可尽情享用的专利。因为这四年,我们理应不受任何拘束,理应可以质疑一切,理应是提出问题的四年。

而到了毕业工作或研究生之后,随着大家的成熟(或曰世俗化?),我们需要去解读问题,解决问题,进而又必须考虑工作、家庭、子女、老人等等更有责任和承担的事情,时间和精力会被分割得更加零散。那个时候,大家恐怕都会开始或更加怀念这个自由(包括散漫……)可以被容忍、甚至应该被鼓励的大学时代啦。当然,真正的自由一定是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,有了更多思想上的自由,就会有更多对责任的理解。

政法大学是学术、研究和学习气氛相当不错的地方,我们也希望她会更加清新,更加开放。所以,我们一起来珍惜和打造这片自由的天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