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人小组:“法考”路上的伙伴【CUPL正能量第158期】

文/团宣通讯社 杜芬

回望“法考”,偶然组队复习考试的五人都有点“不真实”的感受。在五个女孩毫无芥蒂地分享、互助和鼓励中,备考的压力逐渐化为前进的动力,三个月的学习生活是那么真实而又纠结,所有的付出与回报成最大近似的正比。那三个月,又是最为感动的日子。

 

人物介绍:国际经济法学院2014级王芳、顾盼、严晨、姜张英、张震颖五个人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、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双重压力下结成互助小组,互享资料,相互鼓励。最终,五个人以均分430分的成绩,均顺利通过法学第一考。

把压力除以“5”

摆在王芳、顾盼、严晨、姜张英、张震五人面前的,是所有法科学子不得不面对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,15门课、四个部分、三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、不高于17%的通过率……五人结束六月的期末考试之后,转身便投入了“法考”紧锣密鼓的复习中。

早起晚归、三点一线的司考日子就这样悄然袭来。一开始孤军上阵的五个人,心理的压力随着时间流逝的急迫感越来越沉重,“这很正常,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”,姜张英看得很开。

楼道里无数次擦肩而过,且互看彼此没心力再背下去的姜张英和顾盼两人互道:“背的好辛苦。”这是两人互加微信三年后第一次现实的对话;半个月来同一时间、位置背书的姜张英和张震颖互看对方扭曲姿势背书的样子相视一笑,这是两人同班三年来最默契的内心交流。相同的复习节奏和共同的目标拉进了彼此的距离。

但没人讲的清楚“为何、如何聚成一个小队?”,姜张英“玄乎”地描述道:“大概和谁组队跟恋爱一样,看缘分,强求不得。”

这些相似的复习轨迹和进度,无声无息地拉近了五人的距离,没有人正式提出组成“司考五人小组”的建议,但是默契就这样形成了:在固定的教室一起刷题、在相似的位置一起背书、在不变的饭点一起讨论、在回宿舍的路上一起嬉笑。

“原先一个人复习,心态很容易崩溃,每每刷题都感觉没有学到任何东西,特别难过。”严晨去厕所时常带书,“感觉浪费一点点时间就会非常自责。”

或许这就是组成“五人司考队”最大的原因:“组队之后,大家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。”严晨回忆道。有了可以共同分享的人,仿佛一个时间段某个个体的压力,被均匀的平均给了五个个体。

一分耕耘,五分收获

严晨回想起三个月的备考,发现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些差点过不去的“坎”,对她而言:“尤其是考前十几天,刷大量真题却依然错,想着也许是因为没背书,可却又总记不住,我在窗台捂着脸就哭了起来。”幸而姜张英及时安慰了她,“如果没有张英的话,我可能就弃考了。”

虽说没有特地去“挑选”成员,但是偶然组队之后才发现,小队的五人各有各的特色,相互之间磨合地非常顺利。

五个人无论谁遇到“好用的资料”,都想着第一时间分享给其他人,姜张英发现了一个“法考白皮书”,感慨编者“惊为天人”,在楼道一碰到小队的成员,就迫不及待地分享给了大家,“没有人藏着掖着,相互扶持的感觉让人很有安全感”。

复习到极度压抑的时候,欢脱的姜张英会“撺掇”大家出去吃饭,边吃边聊复习状态和过时的八卦,互相“嘲讽”着彼此未完成的目标……和盘中餐一起消失的还有那绷紧的复习压力和积攒的焦虑。

每晚洗漱的间歇则会聊一些关于当天刷题遇到的疑惑,一次关于物权题目的讨论中,一开始谁也说服不了谁,但是姜张英照着参考解析终于理清思路并说服大家之后,不放心地再次查证时,却发现原来是解析出现了错误。回忆起来的五个人笑作一团。

考前一天,五人在楼道合照留念,“即使过不了,也拍照纪念一下。”在大爷的清场声和楼道渐灭残存的灯光里走出端升楼的姜张英,脑海里回荡着一位同在楼道复习的师兄的一句玩笑:“感觉我们这个楼道背书的人都能过。”

一个人的努力,五个人的感动

9月17日下午5点半,最后一场“卷四”考试结束。

五个人在不同的考场考试,但当双腿不自觉跨过考场门槛的那一刹那,“仿佛背了百余日的重担突然卸了下去一样”,轻松感不言而喻。

顾盼走出考场后直奔回宿舍,宿舍里一片安静,有的鞋子也没脱、躺在床上,有的趴在床上,有的靠在桌边玩着手机,但没有人说一句话。姜张英与舍友们则刚好相反,疯了一样地在蹦迪,直到蹦不动了躺在床上,姜张英突然玩笑似地背起了法条:“我国民法规定:代位求偿权……善意第三人……”,背着背着,眼泪就流了下来。

回望“法考”,小队的五人都说:常感觉自己只有前路,没有后路;只有崇山峻岭,没有坦途捷径;只能脚踏实地,却不敢奢望、轻言必过。虽然常提到的关键词是“害怕”二字,但是备考的那三个月又是那么真实而又难忘,所有的付出与回报成最大近似的正比。那三个月,又是最为感动的日子。

如果旅途必然充满艰辛,,那么拥有可依的希冀和相互扶持的队友,便是莫大的幸运了吧!感谢彼此的信任、坦诚,让一个人的努力变成了五个人成功的可能。